戀愛的時候都是是蜜裡調油,幸福感爆棚,所以才決定結婚。一結婚原地傻眼:柴米油鹽、雞毛蒜皮。
生了孩子更玩兒完了:雞飛狗跳、一地雞毛。
道理大概這樣兒:戀愛和婚姻壓根兒兩碼子事兒。這中間的落差,大抵是會讓人失望的。
我有時候想,大概人在本性上都是趨利避害的,說直白點兒就是自私。但婚姻卻要求飲食男女共用和付出:
共用對方父母親大人、共用兒女財產、共用一張床甚至一個馬桶。
你問已婚人士:在婚姻裡得到了什麼?能說出三五已是極限。但如果要問付出了什麼,話匣子一打開兩天兩夜都倒不完。
所以,才有人懷揣幸福、急不可待地走進圍城,最後卻不得不一身傷痕、氣急敗壞地逃出來。
前段兒看新聞,說設置離婚冷靜期。離婚還需要冷靜期嗎?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做出離婚這個決定之前,早
已經被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扒掉了好幾層皮,再冷靜就要凍成雪人碎成冰渣兒了。
要我看,還不如設置結婚冷靜期更好呀。
結婚前,冷靜想清楚:第一,自己是否心盲眼瞎識人不清?第二,是否故意隱藏了缺點又放大了優點?
瞭解結婚只是一段生活的開始,所以不被騙也不欺騙,堂堂正正、保持真誠就很好。
一旦結婚,則首要管好自己!管好自己!管好自己!(重要的事情說三遍)
管好自己,意味著不要碎碎念如唐僧施咒,也不要「口不擇言」惡語傷人。
親密關係中的言語殺傷力絕對比利刃生猛,更像是毒藥,見血封喉那種。
管好自己,意味著不要和他「討論」他的父母。我認同夫妻關係應該是世界上最親密無間的。
但,它絕對抵不過血濃於水的生養之恩。不要試圖和他父母PK,註定完敗。萬一獲勝,也是細思恐極。
婆媳關係親密的,罕見。相敬如賓也困難的話,敬而遠之也不失為一種選擇。
大概得要曉得:好的婆媳關係不一定對婚姻維繫有助益,壞的婆媳關係卻絕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管好自己,意味著可以對自己的情緒負責,把自由給對方。比方說,週末睡個懶覺、下班後打個遊戲、
有點兒「零花錢」之類的,無傷大雅,就隨他去吧。覺得自己快被累暈了?
真的暈了要切記在倒下之前先call一下120。感同身受是個好詞,實際上,真正感同身受的可能微乎其微,
能夠體諒就已經相當不易。對於任何人來說,如果在自己家都不能放輕鬆,家就變成了負擔。沒有了情感依戀的家,
也就只是一棟房子而已。
管好自己,意味著在孩子面前不失控。失控會讓自己面目猙獰?No No No!失控真正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本身暴露出的
真相:原來自己只是黔地那只技窮的驢而已。但!比這更重要的是:孩子絕對不應該是任何人任何痛苦的被動承受者!!
綜上,管好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包容和隱忍。那麼,實在憋屈極了該怎麼辦?可以來一場「戰鬥」。但是,
注意掌握好波及范圍(只能是婚姻中的另一方,而絕不是父母和孩子)、
戰爭頻率(太頻繁互相消耗很痛苦,一年一次就是極限啦)、
戰地選址(出了自己家門太損顏面),還要注意程度可控(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,不產生實質性傷害)。
一言以蔽之:可以zuō,但不要無限制。
其次,一旦結婚,及時自我調整適當改變!及時自我調整適當改變!及時自我調整適當改變!(重要事情說三遍)
婚姻是很考驗人性的。而作為成年人,我們都知道: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。所以不要嘗試去考驗對方,
自己做出調整和改變才是積極正向的應對方式。
原生家庭的影響根深蒂固,加之多年的自我教育和塑造,盔甲成型、刀槍不入。如果自己不改變,
絕對會被傷得暈頭轉向。
夫妻關係不像父母與子女,天生註定無法選擇,憑藉血脈就天然聯結。也不像朋友,自由選擇,如果願意,
下定決心隨時可以抽身。
夫妻關係,至親至疏,端看如何相與。尤其有了孩子的夫妻,關係處理不好,三代人都是不同程度的受害者。
關於調整心態適當改變,注意心態平和即可。其實,隨著境遇流轉,我們一直都是在改變的。
婚姻開啟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生活,因此而做出調整是必要合理的,不必因此心存怨憤。
我聽到婚姻中的人咬牙切齒:為他我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。這個嘛,要麼是心態不對,
要麼是沒有遵循適當原則。
維持一段婚姻著實不易,它需要情商智商一直線上。
上面四點(婚前婚後各兩點)如果能夠做到,最起碼可以保全自己(即使最後婚姻關係破裂,也可好聚好散不至讓自己太難堪)。
如果夫妻雙方都能做到,或可白首不相離。
再若,錦上添花(比如一些儀式感:每天抽半個小時聊聊天、分開時互相親吻、每天說一次我愛你。
再比如:尋找一個共同愛好、定期一起看望父母、分擔家務和育兒……)便可如我和我先生:中年油膩老夫妻,
雞飛狗跳的生活中,對方始終是依靠和歸宿。
不曾設想如果是另一個人婚姻會怎樣,只覺是這個人自己有多麼幸運。